 |
院內通知 |
|
|
| |
 |
|
|
牙病的誘因 |
|
|
|
發布時間:2008/11/4 [返回] |
常言道:“牙病不是病,痛起來真要命。”然而,現代醫學的一些研究表明,牙病看起來是“小毛病”,但危害已遠遠超過牙齒本身,它不僅關系著心、腦、腎等重要臟器的功能,甚至已成為一組死亡率極高的疾病的重要誘因。
牙病不治危及心臟 我國人口患有牙周病的比例高達80%以上。據資料顯示,在排除心臟病的其他易感因素后,牙周病患者患心臟病的危險性要比牙齦健康者高出1倍。牙周炎患者的冠心病發病率高于正常人群20%。50歲以下的男性牙周炎患者或無牙者冠心病發病率高出普通人群70%。牙槽骨吸收嚴重者致死性冠心病和心臟驟停發生率分別是正常人群的2倍和3倍。研究人員還從冠心病患者的血管壁上找到了與牙病致病細菌相關的脂肪多糖及毒素,而這些物質對血管壁具有很強的破壞作用。
中風最危險的誘因
研究證實,引起牙周病的細菌可導致血管病變。美國佐治亞大學、明尼蘇達大學以及美國科學促進會的研究都表明,一種存在于牙周的細菌所產生的酶,能促使體內血栓形成。患有嚴重牙周炎的人等于在口腔內有9英寸長的慢性傷口,鏈球菌和其他致病菌傷口進入血液,會產生主作用類似于血小板的一種膠狀蛋白質,它能促使血液凝結,形成血栓阻塞血管,從而導致中風。研究發現,牙周病較嚴重者其動脈血管內壁上的斑塊也較厚。科研人員從牙周病患者病灶處檢出318種細菌,認為這些細菌可以經口腔內的小傷口進入血液,使血管內壁出現炎癥,再通過免疫反應損害血管內壁,并形成斑塊且不斷增厚,最終導致頸動脈肥厚。而頸動脈肥厚是中風最危險的誘因之一。
腎臟有病責之于牙
這里有一則牙病傷腎的典型實例:一位42歲的女教師,因反復牙痛、腰痛2月,到口腔科就診。醫生檢查發現,她的右下頜第二磨牙有齲洞,髓腔暴露,無探痛,但有明顯的叩痛、壓痛。X線牙片顯示:根尖有陰影。尿化驗,尿蛋白陽性。口腔科醫生診斷為齲壞死髓牙并發根尖周炎,計劃做牙髓治療。腰痛、尿蛋白陽性,經腎病科檢查確診為病灶性腎炎,并給予用藥。在牙病的治療過程中,患者去齲治洞、開放髓腔引流后,牙痛減輕、消失,尿蛋白也轉為陰性,腰痛明顯好轉。但在齲洞內放入小藥棉球,臨時填補齲洞3天后,患者又出現牙痛、腰痛且蛋白尿轉陽性。再次開放引流后,上述牙痛、腰痛等癥狀又消失,封藥填補后,復出現上述癥狀。如此反復半年之久。醫生分析,她的腎病乃病灶牙所致,于是決定拔除該牙,再治腎病。結果拔牙后不到1個月,尿蛋白轉陰,腰也不痛了。
牙病不治也傷肺
流行病學調查表明,口腔衛生差者患肺部感染及肺功能降低的幾率為口腔衛生良好者的1.77倍。近年來的研究還發現,老年人患肺炎與各種牙病關系密切。因為口腔內的大量細菌可以借助食物返流等原因,被吸入氣管進入肺部,從而導致肺炎。這就提示人們:口腔清潔對老年人預防肺炎是一個不容忽視又不難做到的有效防病措施。
糖尿病患者最怕牙周炎
重度牙周炎是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的危險因素之一。觀察發現,伴有重度牙周炎的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明顯差于無牙周疾病的患者。如果牙周疾病得到有效治療,患者機體組織對胰島素的反應就能恢復正常,其控制血糖所需的胰島素隨之減少,這說明患者的糖代謝得到了改善。
孕婦牙病殃及胎兒
重癥牙周炎的孕婦早產和出生低體重兒的危險率為牙周正常孕婦的7.5倍,大于吸煙、飲酒對低出生體重兒的影響。懷孕的婦女即使只是牙齦炎,也有可能使引發牙齦炎的細菌進入血液,通過胎盤,感染胎兒而引起早產。美國北卡羅來那大學對早產兒與口腔疾病的關系進行了調查,他們在一些早產兒體內發現了與其母親的口腔、牙周的致病菌相對應的抗體,初步證實牙周病的病原體與某些早產有關。在工業發達的國家里,有2/3的死嬰是早產造成的。而早產兒中有18%可能與母親的口腔疾病(特別是發病率極高的牙病)有關。研究認為,造成早產和低體重兒主要是由于母體的牙周感染干擾了妊娠自動調節的細胞因子和激素所致。所以,孕婦早晚和三餐之后用軟毛牙刷刷牙,保持孕期口腔衛生,既可潔齒護牙,又是安胎的重要措施之一。
牙病包括由齲齒發展而來的牙殘冠、殘根感染,牙神經壞死的死髓牙,慢性牙周炎、根尖周炎、牙齦炎,感染的頜骨囊腫,各種口腔面部的間隙感染、頜骨骨髓炎等。這些由牙病引起的口腔病灶,對于抵抗力差的人,或體內某些器官原有病變的,即使病灶不重,也有引發遠離口腔的臟器病灶感染的危險。口腔病灶除可引起前述所列疾病外,常可引起的疾病和癥狀還有頭痛、眩暈、虹膜睫狀體炎、關節炎、心肌炎、風濕病,以及某些皮膚病如濕疹、多形型紅斑等。謹此奉勸諸君:莫把牙病不當病,小病不治釀大病。欲求平生康而健,潔齒護牙是根本。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