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是否拔除老年人的牙齒時,首先要考慮老年人的全身狀況是否可以承受拔牙,因為老年人往往伴發多種全身疾病。
如何處理好老年人的殘根和殘冠,要結合全身情況、修復要求及老年人的遠期利益。
當老年人有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血液病、肝炎、腎臟疾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癥、惡性腫瘤、精神疾患等系統病史,不宜拔牙。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在 8.8mmoI/L 以下,可考慮進行拔牙手術。
一般而言,心臟病病人如心功能尚好, I 或II級,則耐受拔牙及其他口腔小手術的情況良好,但必須保證鎮痛完全,保證病人放松、安靜,不激動、恐懼或緊張,可考慮在清醒鎮靜下、心電監護下拔牙。
高血壓患者,血壓如高于 180 / 100mmHg ,則應先治療,控制血壓后,再拔牙。
老年人口腔內長期殘留的殘冠、殘根可能引起冠周炎、根尖周炎、頜面間隙感染、頜骨骨髓炎、灼口綜合征及口腔潰瘍等疾病,還會引起口臭,影響咀嚼、發音等功能和面容美觀。
由于殘冠、殘根已經失去了正常的咬合,在日常的咀嚼活動中無法發揮作用,甚至有時會疼痛,因此有人覺得殘冠、殘根沒有什么用,應該早日拔除;另外有些人則認為,平時又不疼、又不癢,留著也不礙事,干嗎要拔?
實際上,因齲病或其他牙體疾病使牙齒的牙冠部分受到嚴重破壞,若能徹底治療.大多數牙根還是能夠完全保留下來的,而且 牙醫還能利用這些徹底治療后的牙根制作一種叫樁冠的假牙,這種假牙美觀、舒適、耐用,又可避免拔牙的痛苦。 對于牙根細小,無法做樁冠的殘根經過徹底治療,可以選擇一種叫覆蓋義齒的活動假牙修復.可以有效減少牙槽骨的吸收,假牙也能承受較大的咬合力、很好發揮功能。凡是能夠徹底治療并有利于假牙修復的殘根可以保留。
未經過完善治療的殘根,短期內也許不會出現任何癥狀,但可能會成為一種慢性病灶,引起疼痛、局部炎癥,甚至導致全身疾病。
因此.對于那些未能得到及時治療的殘根,身體已逐漸把其當做異物、并向外排出時,應考慮拔除。
有的殘根,尖銳的邊緣刺激周圍的口腔黏膜,如頰或舌黏膜.會引起長期、慢性的潰瘍,甚至發生癌變,一定要及早拔除。
有的殘根已有明顯松動,周圍牙槽骨也已經大部分吸收,則不能保留。對于牙根有縱折、畸形或無法進行徹底治療的,為了避免影響假牙的修復或成為體內慢性病灶,應盡早拔除。
高齡老年人往往有許多殘根,在無牙周、根尖周炎及在不影響修復前提下.盡量不拔除。
有研究證明,保留較多的殘根,并未出現明顯損害。有一些患者,如能控制炎癥的發生,并注意口腔衛生,未治療的牙根也可保存很長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