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目標
牙冠延長術(crown-lengthening procedure,CLP)的基本目標是延長牙齒的臨床牙冠,以保證修復體有足夠固位力,并獲得牙齒的牙周生物學寬度,避免冠邊緣刺激牙周組織,造成牙齦炎癥。 二、生物學寬度正常情況下,從齦溝底到牙槽嵴頂的距離是恒定的,該距離稱為生物學寬度(biological width,BW)。從牙槽嵴頂到牙齦邊緣依次為附著齦、附著上皮及游離齦,其中附著齦與附著上皮即構成了牙的生物學寬度。國外統計數字表明:齦溝0.69mm、上皮組織附著齦0.97mm、結合組織附著齦1.07mm。游離齦中存有少量彈性纖維組織,健康的游離齦邊緣可被移動,排齦可引起水平或垂直方向的齦緣移位。外國人的齦溝深度大于中國人,因此一般講國人的牙齒肩臺設置在游離齦上緣下0.3mm。破壞生物學寬度的后果: 1.局部骨下盲袋和進行性骨喪失。 2.牙齦退縮和局部骨喪失。 3.局部牙齦增生伴少量骨喪失。 4.以上三種情況均存在。三、適應證
1牙齦下齲齒。
2.牙關斷裂部位位于齦下。
3.牙齦下穿通。
4.其他累及生物學寬度的。
5.短的臨床牙冠。
6.牙齦增生。
四、禁忌證
1.無法修復的牙齒。
2.經骨修整后出現不良的冠根比,根分叉侵犯,鄰牙條件不佳。
3.沒有保留價值的牙齒。
五、牙冠延長術的評估
1.斷裂,齲齒及穿孔的根尖向位置。
2.牙冠延長術的骨支持量。
3.牙根的長度與形態。
4.根分叉情況。
5.鄰牙情況。
6.保留價值。
7.牙周檢查(包括盲袋深度、附著齦高度及角化牙齦等)
六、操作步驟
1. 初步準備:口腔宣教、潔牙、根面平整。
2. 齲齒的部分應在術前清除干凈或制作暫時冠以利手術時的判斷。
3. 判斷根管治療是否先進行。
4. 完成準備后即可已開始牙冠延長術。 七、手術方法 1 1.切口:按需切除的牙齦、作內斜切口,將多余的側牙槽骨。
2.翻瓣:將切開的齦粘骨膜瓣翻開,暴露唇,舌側牙槽骨。
3.刮治:刮除肉芽組織、齦下結石、斷根碎片,充填物懸突及牙周膜纖維。
4.骨修整:如牙斷端至牙槽嵴頂的距離上有4mm,則不需去骨,如小于4mm,則需去除牙槽骨,形成牙槽嵴斜坡。去骨選用噴水的高速渦轉球鉆為佳。
5.牙齦修整:用剪刀或手術刀對牙齦進行修剪。唇、舌側要形成扇貝狀牙齦外 形。
6.沖洗:生理鹽水沖洗術區,將碎片沖干凈。
7.縫合:將齦瓣復位縫合于牙槽嵴頂處,一般選用間斷縫合。
8.上保護劑:壓迫止血,上牙周塞治療劑。
八、牙冠延長術的常見方法
1. 牙周手術法。A:牙齦切除術。B:根尖向移位翻瓣手術(合并骨修整手術)。
2. 正畸牽出法。
3. 牙周手術結合正畸牽引。
九、牙冠延長術后治療開始時間:
一般至少需要6個星期后才能進行根管個修復治療。若是美觀關鍵區,至少需要三至六個月以避免牙齦退縮,影響美觀。 以下,以一個國外報道的標準術式介紹給大家(慚愧本人只用電刀做過齦切,經驗不足),希望此圖片加深大家的理解并且最后將有關文獻總結(包括頸輥效應,臨床牙冠評估等)介紹出來,這也是一點心得,最后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不足之處,請大家多多指教。(由于網絡問題,上傳照片老出現處理 URL 時服務器出錯。請與系統管理員聯系。系統好了以后將立刻上傳,請大家諒解!)
圖1 臨床牙冠較短
圖3 切除松軟的牙齦后
圖7 術后縫合牙齦
圖8 術后最終情況